线上热聊林下产业 线下践行生态脱贫_山东林业产业网

>科技创新

线上热聊林下产业 线下践行生态脱贫

来源:    时间:2020-07-01

在我国,森林草原区、生态脆弱区、深度贫困地区“三区”高度耦合,山区林区沙区牧区拥有丰富的土地、物种、景观等资源,既是生态扶贫的主战场,也是林草建设的重点区域。发展林下产业,既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实现精准脱贫,还可以促进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为更好地激发林下经济发展活力、助力林下经济企业复工复产、推动林下经济脱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日前,中国林学会和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了“林下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公益大讲堂”网络直播活动。这次直播,直接面向贫困地区广大农村农民。来自科研、生产、教学领域的6名专家和企业家以“让绿水青山赢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为主题,从林下经济发展创新模式、典型案例以及品牌创建、营销理念与模式等行业热点问题进行解读,传播林下经济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政策等,为全国各地收看直播的业者送上了一次产业发展的视听盛宴。8000多人次收听收看了此次直播活动。

林下经济建成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是我国林农复合经营和林下经济学科的创始人。他强调,“林下经济,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应用的土地利用和产业形式,它以林业为核心,把农业、牧业、渔业、副业生产乃至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和手段,建成的高效、高产、优质和持续的产业体系。”李文华介绍说,中国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类型,在实践中应用的规模高居世界榜首。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先后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发展林下经济的新方向。

我国广袤的林地和强大的需求蕴藏着林下经济的巨大潜力。当下,我国林下经济的实践推广与科学研究都处于不断扩大和深入的过程,林下经济产业已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色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大众创业的新兴产业。2019年,全国林下经济年产值约为8155亿元,涌现出浙江、江西、广西等多个产值过百亿元的省区。

“在当前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时代背景下,林下经济以其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使得其在未来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李文华说,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两个字的内涵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自然生态的含义,而已成为自然、经济、文化、政治的载体,包含了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产业三个方面的内容。林下经济恰恰对应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是典型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模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林下三产优势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认为,“在我国,自然地理的独特性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丰厚的条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发展多类型林下经济最有利因素,悠久的农业历史和林业传统造就林下经济的独特优势,广袤的林地和强大的需求蕴藏着林下经济的巨大潜力。”

我国的贫困县多分布在山区和林区。在这些区域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发挥其一二三产的独特优势与潜力,是脱贫减困的长远战略和重要措施。

林下经济第一产业是农民最熟悉、且具有巨大综合效益的产业。我国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为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采集业,增加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未来,很多物种资源都可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林下经济第二产业是绿色产业的主体。我国加工生产的林产品种类数以万计,有许多更是特有品种。同时,非木质林产品、植物提取物、农林废弃物利用等,为林业第二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

林下经济第三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蕴含巨大潜力。随着林业产业与康养业、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为林业第三产业展示了广阔空间。2020年,我国涉林产品电商零售交易额预计可达到1万亿元。森林康养产业作为大健康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将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

选准林下经济模式

一个优势特色产业可以改变一个县乡村的命运,如今很多地区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片一特”的特色林下经济。我国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达上亿亩,“林+”的林下模式有上百种,常见的有林药复合、林粮复合、林菌复合、林禽模式等,经营者如何选准模式呢?

陈幸良介绍,湖北省五峰县五倍子采取“林-药-蜂”立体化产业脱贫模式。该县与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从养蚜虫、种苔藓到育苗、培育五倍子森林等,以“龙头企业带动五倍子产业,一个种植大户带动一方百姓种植”的模式,打造了中国五倍子第一县,形成了立体化产业脱贫。

“现在很多地方希望通过林下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事实上种并不难,关键是要卖得出去,非特产药材且不是百亿级的要谨慎。”浙江农林大学研究员斯金平说,药食同源的石斛和黄精具有价值高、需求大、技术水平相对成熟的优势,均有望成为千亿级产业。铁皮石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独特功效,相当于经历了2000多年的人体试验。黄精在《名医别录》《本草纲目》《后汉书·方技列传》等书中均有记载。

“金不换是中药三七的别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中国有400多种药品以金不换三七为原料,其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末,三七价格降至10年来最低。”天下星农高级合伙人梅强介绍说,林下三七能否逆势上扬,助力脱贫成为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三七行业的乱象,需要重塑其价值。既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又要采取人工采挖、山泉清洗、密封晾晒、安全检测、全株服用、自主打粉、臻品设计7种手段。

森林草原不仅为林药复合模式发展提供了环境,也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国林下食用菌野生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和产量产值快速增加,工厂化生产栽培比重显著增长,食用菌产业优势基地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正常林木储备基础上,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复合经营,发展林下食用菌人工栽培,可达到‘近期得菌,长期得林,协调发展’的良性效果。”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介驰说,发展林下栽培可为食用菌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降低室内栽培或棚室栽培的建设投入成本和环境控制运行成本;采收后,食用菌栽培废料(菌糠或菌渣)可作为有机肥料改良土壤,促进树木生长;林下栽培投资规模小、生产周期短、收益见效快,可促进农民脱贫和增收致富。

目前,云南省很多林农通过林下野生珍贵食用菌产业脱贫。其中,楚雄州有大型真菌540多种,其中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300余种,占全国野生菌种类的40%左右。该地在政策上实行珍贵食用菌林地承包责任制,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使珍贵食用菌得到保育和可持续产出。

在此次直播活动中,现场连线观摩了贵州省锦屏县敦寨镇龙池铁皮石斛产业园、江西省安福县杜英林下多花黄精示范基地、河北省阜平县嘉鑫种植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车间,观众通过视频更深入地了解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与现状。

林下经济模式的选择,受地域、市场、技术等综合因素的制约,优化模式很重要。

树立林下知名品牌

林下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品牌的支撑。品牌的树立与地域、产品质量、供应链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关于品牌建设的相关问题,直播现场留言互动积极踊跃,专家们从政策扶持、营销渠道、市场流通、技术支持等方面作了交流解答和经验分享。

“林下经济发展中,要以科技为引领,瞄准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种养、特色加工,保护和培育道地品种、农家品种。强化产业组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延长上下游产业链。”陈幸良说,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平果县等地依托丘陵地带自然山林连片的优势,采取集中区连片发展林下养鸡,并引进龙头养殖企业联营,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培育林下“百林鸡”“元香鸡”等特色品牌。

“农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需要洞察市场风云、塑造品牌生命、演绎品牌形象、全程营销执行、品牌运营扶持五步。区域品牌的形成流程包含区域优势产业选择、形成产业集群、创立区域品牌、形成品牌经济链。形成的基本路径包含发展产业集群、培养品牌意识、建设区域品牌,注重产品创新、提升产品品位、提升品牌形象,健全服务体系、增强品牌影响、塑造区域文化。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体系包含品牌管理、产品管理、品牌营销、市场销售、客户服务、技术支持、供应链指导七大运营职能。”惠农网联合创始人邓武杰以杨梅产业带动15亿元县域经济的故事,介绍说,储运难、标准化、供需不匹配是农林产品供应链电商的痛点。要利用协同供应链,即借助互联网,以顾客为中心完成农林产品商品化、从产地到消费者的组织系统。

品牌的树立需要培育,运营与维护更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打造更多林下知名品牌,既需要充分发挥林下经济产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优势,也需要林业人的不断努力。


上一篇:森林法的修订思路和基本制度(新修订森林法... 下一篇:科技创新